亚搏官方

栏目导航

您当前的位置:亚搏官方 > 百年淮中 > 校友之家

粽叶飘香话端午

编辑:牛宇 发布时间:2020-06-25 09:44:07 浏览次数:


        诸多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深厚学问底蕴的载体,各个节日的传统习俗,也是民族学问的象征。近年来,国家乃至世界都在大力保护非物质学问遗产,为的就是不让传统湮灭于发展迅速的时代长河里,让传统学问有机地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生生不息,远比若干年以后从一堆古董遗迹中支离破碎地考古好得多。
  传统节日里,像春节的对联、灯笼和中秋的月饼等,节日又都有不同的符号,眼下,当满街的老百姓带着菖蒲艾叶回家,沿街摊铺里打出的“粽子鸭蛋”广告的时候,也就意味着端午节离大家不远了。
  昨天上午,跟同事老崔上街吃早饭,也买了十把菖蒲艾叶带回了项目部,一块钱一把倒也不贵,回去分给大家,也让大家感受一下老淮安人过端午的习俗。今早在食堂,一位外地的同事忽然发问,“我看每个宿舍窗户上都插了一把草,这是啥意思啊?”在座的有几位淮安本地人,七嘴八舌地给他先容了一通,我想着,再写一写咱们老淮安的端午习俗吧,也算是传承传统了。

 
  端午的来历
 
 

 
 
  想必大家或多或少也有耳闻。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兴起之初,其实是现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落,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祭祀活动。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在这个日子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因而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学问遗产名录;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学问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淮安的端午习俗

 

 
  跟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吃粽子划龙舟,但也有大家自己的特色。像挂菖蒲艾草 、洗艾叶香汤澡、系五彩线等,让我跟大家一起详细地先容一下这些习俗的具体情况。
  第一个,自然就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吃粽子,传说就是屈原跳江以后,老百姓们为了不使鱼虾啃噬他的遗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诱水中鱼虾来吃。到后来,渐渐地就演变成如今的传统美食——粽子了。
  听我爸说,大家这里包粽子,跟有的地方用箬竹叶、芭蕉叶不同,大家淮安用的都是荡子里芦苇的叶子,这才是正宗的粽叶,而且也只有芦苇叶包出来的的粽子煮起来才会“喷香喷香的”。再看粽子的种类,主要材料都是糯米,但是又分为甜粽子——包蜜枣或者“透糖”(正宗淮安特产);咸粽子——包咸肉或是咸蛋黄;花粽子——糯米拌红豆花生米;再就是最普通的白粽子——光糯米。据我所知就这几种,而且在我看来,粽子最佳食用方法就是吃冷粽子,用淮安方言说“筋拽拽的,有咬头”!粽子包法也是形式多样,常见的有三角形、尖角形等,捆扎方式有线捆和穿针的区别,我爸包的就是线扎的三角体蜜枣粽子。说真的,单就从包粽子来看,真是充满着老百姓的智慧!
  除了粽子,咱们还有挂菖蒲艾草的习俗,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至于为什么挂菖蒲艾草呢?我查了一下,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所以它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避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也常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例如,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搓成艾棒,就是艾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功效。
  除了具有药用价值,还有一种传说,端午期间,毒物盛行,唯恐伤及百姓,而菖蒲细长,形似长枪,艾草多层,形似金锏,它们又是传说中看家护院二位门神——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的兵器,所以又有一种“门神在此,驱邪避害”的象征意义。所以端午节,淮安人也把挂菖蒲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如今都是住商品房的多了,这一习俗也渐渐少了,但是老百姓还是会买上一把,摆在门边,讨个吉利。而且在端午节当天,还会用菖蒲艾草煮水洗澡,提神醒脑,驱虫避蚊,强身健体哦!

 

 
  还有一个习俗就是“系五彩线”。据说五色丝的五色代表五行,在传统宗教信仰的道教学说看来,五色代表了五方位,彼此相生相克,具有神秘的驱邪迎吉作用。青色属木,代表东方;赤色属火,代表南方;黄色属土,代表中央;白色属金,代表西方;黑色属水,代表北方。以动物为标志,东方为青龙,南方为朱雀,西方为白虎,北方为玄武,中央为黄龙,均为灵物。而农历五月古称“毒月”,天气开始燥热,毒物蠢蠢欲动。所以用五色丝代表的五方灵物驱邪避瘟。因为至今没有关于这几种色彩为什么会消灾去病的具体说明,可见这是民俗中具有魔力和象征的神奇物,和节日里其他的象征物比如艾叶、菖蒲、雄黄等还具有医药功用不同,五色线就纯属俗信求吉的需要。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五色丝又充分表现了祝贺的含义。长辈们给小孩子们用五色丝系脖颈、缠手足腕,俗称长命缕、续命缕、百岁索、健索,又为它赋予了浓浓的血缘亲情。
  诸如此类的传统习俗、民间传说,还有“晒正午阳”,节日中午十二点,烈日高悬,晒上一会儿,百病全消。老爸跟我说,还有一些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把早些年就备下的“装老衣”也拿出来晒晒,一来去去湿,晾晾霉气,二来也有益寿延年的美好希望。
 
 
 关于透糖

 

 
  刚才提到的“透糖”,可真是正宗的淮安特产,传统食品啊!
  民间习俗的产生,又多以故事而流传,上文提到的吃“透糖”在淮安也是过端午节所特有的传统习俗。透糖色泽金黄,松软酥透,又黏又酥,又甜又香,但爽口不腻,回味悠长。关于“透糖”,就有这样一个传说。
  在明代时期,淮安城里有这样一个茶食店,店主是父亲,店员是女儿,小名莲儿,年方十六。虽然这孩子年纪不大,但是心灵手巧,尤其制作糕点,更是一绝。后来,因为莲儿做的糕点好吃,把大批客人都从大的茶食店拉了过来,这自然就惹恼了那些大店的店主。于是,这些人开始想办法整治莲儿家的小茶食店。大家召开行业会议,自然莲儿的父亲也得来。会议一开始,淮安城最大的店老板就给大家出了道难题――让大家做一种专门在端午节吃的糕点,而且必须是独家制作的糕点。其他店主表示同意。
  这时有个人说:“莲儿他爹,都说你们家莲儿姑娘聪明,手艺精,那就把这个重任交给她得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大家一听,齐声附和着说:“不错!年轻人脑子活,应该由她来做!”
  莲儿的父亲知道这是大家故意刁难自己,但是自己老实巴交的又想不出话来拒绝,只好就勉为其难地应了下来。回去以后,他把这件难事和女儿说了,谁知年轻气盛的莲儿说:“没事!他们这是故意想整垮大家,但是我不怕,而且还偏做出一种新花样来震慑他们。”当天晚上,莲儿都没睡觉,琢磨了一夜,终于有谱了。第二天老早就爬起来开始准备。她先把平时卖的那些糕点积攒下来的小碎渣,归拢在一起,用秤称了称,接着兑了新面粉,就开始和面。面团揉好后,又切成了许多小方块儿,用刀顺着在每个小方块儿的正中间划了一条浅纹。之后就开始点火烧锅,倒香油开始炸,熟了后,捞出来放在铁丝上晾干,装进一个罐子里,浇桂花、白糖、玫瑰混合做的卤,一调和,就成了。第三天,莲儿打开罐子一看,那些小方块经过一天的浸泡,差不多吸取了所有的甜卤,已经变得松软酥透。她夹了一块尝尝,甜香酥黏,爽口极了! 于是,莲儿赶紧叫父亲来看,当时父亲正在店里忙着,听女儿一喊,马上跑过来一尝,果然不错。于是高兴地说:“这下可以堵那些人的嘴啦!可是大家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莲儿小脑瓜一转“就叫‘透糖’吧!你看,罐子里的糖卤汁都已经渗透了,而且这饼已经甜得和糖差不多。”
  她父亲一听:“好,就叫‘透糖’!”在端午节的前几天,莲儿就做了许多透糖准备卖,因为整个淮安城,只有他们一家店面卖,又是新品种,所以消息一传出去,大家就都争先恐后地来抢购。第一批卖完后,莲儿又赶紧做第二批,一连卖了十多天,还有人来买呢。
  莲儿家附近的其他店主看了,肺都气炸了,可是又不能怎么着,毕竟是自己逼着莲儿开发的新品种呀! 终于大家耐不住了,低着头来给莲儿说好话,想学莲儿的技术。莲儿也不和他们计较,就手把手地示范给他们看。这样,透糖就开始大量上市了。
  从此,淮安人民在每个端午节都有了吃透糖的习惯,甚至演变成为天下无双的乡情民俗。一到端午节不吃透糖,就有种没过节的感觉。现在,淮安人认为透糖象征幸福甜蜜,所以在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买透糖,一来自己食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来送给亲友,以体现自己对亲友的幸福祝愿。

 
  所谓“送考试礼”

 

 

 
  近年来,由于端午节与学生的高考中考日子相邻近,于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淮安城里又流行起了“送考试礼”,所谓“送考试礼”,就是亲戚朋友家有高考中考的孩子,作为亲友,买点礼物送上门,一来送去祝福,加油打气,给考生多多鼓励,二来也体现了淳朴的民风。
  “考试礼”,蜜枣粽子,红豆粽子,再买上状元糕,绿豆糕,取“枣枣”“绿”取,“糕”“粽”状元,题题“豆”对的美好含义,送高考学生,还要买上一支号称“孔庙祈福”的涂卡笔,一本笔记本,寓意“糕”“粽”一本是也!
  当年我在淮中上学的时候,学校也为大家准备了免费的高考用餐券,食堂也是颇费心思地推出了特色高考菜,比如猪蹄炖黄豆,取名“蹄蹄豆”,在淮安方言里,“对”的读音就是“豆”,“蹄蹄豆”就是“题题对”;还有清蒸鲤鱼,取名“鱼跃龙门”;红烧鸡翅,取名“大鹏展翅”......别出心裁的菜名,是学校对考生们暖暖的祝福!
  今年,我家也有两位中考学生,一个是我堂妹,一个是表弟,离中考还有二十多天,我的老爸,作为他们的大爷、姑父,也是早早就准备送中考礼了。还有一段小插曲。在锅里煮着粽子的情况下,出门买状元糕、绿豆糕却忘记了带钥匙,急急忙忙打电话给我赶回家送钥匙,开门的时候满屋子都氤氲着浓浓的粽香。
  如今,国家把传统节日都定为法定节假日,在我看来,主要的意义就是,体现了对历史的敬重与传承,发展总是要以历史为基础的,现代化盛行的今天,传统学问也不能因此而失传。再就是藉此体现大家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学问的体现,应当是重要的学问载体,由此看来更加不该被忽略!
  今年,一场新冠病毒猖狂肆虐,席卷了全球,对各国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看着电视报道外国的动乱画面,对祖国的强大感到了由衷的自豪!联防联控的引导思想,义无反顾的一线抗疫者,一系列的举措让疫情及时地得到了有效控制。
  最后,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由衷地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