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感想
编辑:李志佳 发布时间:2015-09-30 00:26:00
浏览次数: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大家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本文是小组合作个人学习的心得感想。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一:
生命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生命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家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大家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大家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大家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大家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
从实际的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过程中看,目前学生在习惯和态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思想自私、狭隘,大多数同学只顾自己好坏,不计他人得失,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会将责任一古脑的推向别人,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思想意识下怎能落实“合作”呢?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即使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之下,不少学生都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思想游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状态下再结成小组,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倒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玩耍交流”空间;再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已成习惯,不能够进行性主动的思考,坐等其成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总要用教师去催收,如此习惯下学生的预习能否完成则成疑问。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倾听、交流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等,都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我个人认为,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多地“扶一把”学生,大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先去帮助各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和相应职责,逐步形成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能够逐步的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沟通,形成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完善评价机制,把“外围”的工作做到位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放开手,力求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既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学校推行的“生命化课堂星级评价”正好为大家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环节的习惯和态度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更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引,让老师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
尽管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总是让人充满困惑,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在教学中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大家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二: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大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大家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大家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大家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大家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大家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三: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常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常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常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常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先容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一:
生命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生命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习提出的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大家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大家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大家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大家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大家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
从实际的小组合作模式实践过程中看,目前学生在习惯和态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的思想自私、狭隘,大多数同学只顾自己好坏,不计他人得失,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会将责任一古脑的推向别人,把自己择得一干二净,没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这种思想意识下怎能落实“合作”呢?其次,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即使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之下,不少学生都很难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思想游离者不在少数,这样的状态下再结成小组,可以想象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似乎倒是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好的“玩耍交流”空间;再次,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能力不强。以往的教学更多的是教师的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已成习惯,不能够进行性主动的思考,坐等其成的学生大有人在。此外,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总要用教师去催收,如此习惯下学生的预习能否完成则成疑问。还有许多问题,如学生倾听、交流能力不足,合作意识不强等等,都制约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我个人认为,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道路上,需要每一位教师更多地“扶一把”学生,大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先去帮助各小组明确组内分工和相应职责,逐步形成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能够逐步的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沟通,形成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完善评价机制,把“外围”的工作做到位了,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放开手,力求工作得到实质性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既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而学校推行的“生命化课堂星级评价”正好为大家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落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各个环节的习惯和态度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更为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和目标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引,让老师们在实践中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
尽管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总是让人充满困惑,但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大家在教学中能坚持做一个有心人,在探索过程中时刻学习、总结和反思,大家每个人都会成为“专家”!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二: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大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大家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大家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大家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大家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大家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小组合作个人学习心得感想三: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常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一课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自己去查询、收集有关纳税的常识。在上课时,我叫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税务常识,结果学生个个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务常识来汇报。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此外,老师还应该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和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在以往听过一些老师的课,课堂上有这一环节,但往往是一个过场,短短一、两分钟就结束了,根本没有一点实效。这是老师在课堂上的“霸权主义”,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中,更需要老师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先容解决办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师预先设计好问题要有交流的焦点,交流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争议性。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