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小组建设,舞动课堂学问
编辑:付大伟 发布时间:2016-09-15 11:06:20
浏览次数:
小组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需要一种氛围,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需要用评价的手段拉动小组内互助学习的积极性,综合起来,这就是一种学问。今天就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问建设重点与大家交流。
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
一、显性小组学问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组歌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学生们选的口号也是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3、组内对小组成员活动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事先班内的训练要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主题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这些评价固定下来成为小组内部的常规工作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小组的学问。
二、隐性小组学问建设
4、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学问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5、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学问
学问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如果在上课或参加班级活动时仅仅以对表现好的小组免家庭作业等简单做法来处理,可以说就是亵渎了小组学问的内涵。
第一、大家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在上课和活动时不打破小组界限,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长对小组进行施政。像大家的班队主题活动、各种节日学问活动、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加,活动后的奖励也不发给个人,而是给小组集体所有。
第二、打造“月月有活动、组组能参与”的良好氛围。如,“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5.25心理健康日”活动,十二月“12.9校园学问艺术节”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大家尽力给小组提供更多的适合小组整体参与的机会。在活动前,大家把每一个活动进行分解,能直接由小组完成的部分大家组织小组竞标后完成,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
近年来,淮安中学在构建以“五动课堂”为核心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和推进过程中,一直把小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学问先行,有了学问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新的学年大家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不遗余力地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各位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堂成了他们培植兴趣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了他们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
一、显性小组学问建设
1、科学划分小组
一般是六人一组,全班可根据人数的多少分成若干小组。组内人员的搭配按组内异质的原则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学习情况要优、中、差结合(2)学生个人性格外向与内向结合。这样的搭配有三个好处:一是有利于学习互补,以优促弱;二是有利于纪律的相互约束,互相提醒;第三、最大的好处是性格的相互影响,外向型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学习态度可以影响内向型学生,这样就逐渐地使内向的学生也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
2、创设组标及组歌
在老师的引领下,每小组的同学尝试着建设他们各小组的组标:它一般要包括组名、口号和各个小组成员在上面的签名。像坚持组、奋进组,雏鹰组、永不言败组等都可成为小组的组名。学生们选的口号也是很多,像“永不言弃;同甘共苦;携手共进;坚持到底;再坚持一小会儿;为理想而努力;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还可以集体表决选择本组的“组歌”,组歌在上每周的班队主题活动前或其它一些活动开始前可以组织演唱、展示。
3、组内对小组成员活动的评价
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和小组成员的表现,组长和副组长要根据事先班内的训练要求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评价主题要多元化,可以有纪律评价、卫生评价、学习(发言、展示、作业等方面)评价。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可以有表扬、有鼓励、有建议。这些评价固定下来成为小组内部的常规工作后就自然演变成了小组的学问。
二、隐性小组学问建设
4、用动态的思维来管理小组,促小组学问的形成与持久
随着学生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学生管理各个小组的能力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不能用统一的和不变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学生,所以,对合作学习的小组要实行动态的管理,教师的角色是做好小组长的引导、协调和服务
5、通过开展活动来提升小组学问
学问要寓于活动中来发展和提升。如果在上课或参加班级活动时仅仅以对表现好的小组免家庭作业等简单做法来处理,可以说就是亵渎了小组学问的内涵。
第一、大家要求时时处处不打破小组界限,时时处处以小组为基本的育人单位。在上课和活动时不打破小组界限,保证小组的整体性,以方便小组长对小组进行施政。像大家的班队主题活动、各种节日学问活动、升国旗和国旗下讲话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来参加,活动后的奖励也不发给个人,而是给小组集体所有。
第二、打造“月月有活动、组组能参与”的良好氛围。如,“学习周总理,努力创三好”活动、“5.25心理健康日”活动,十二月“12.9校园学问艺术节”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大家尽力给小组提供更多的适合小组整体参与的机会。在活动前,大家把每一个活动进行分解,能直接由小组完成的部分大家组织小组竞标后完成,以此来加强小组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活力。
近年来,淮安中学在构建以“五动课堂”为核心的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建设和推进过程中,一直把小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小组建设学问先行,有了学问就有了认同,就有了统一,就有了方向。新的学年大家将继续沿着这一方向,不遗余力地把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