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邵峰院士的精神在母校绽放光芒
编辑: 发布时间:2016-03-08 10:12:40
浏览次数:
2月8日,农历大年初一,新当选的中科院院士、我校九一届校友邵峰趁春节回乡探亲之际,拜谒恩师并重返母校,大年初三一早便登程北上,投入了他的研究工作。这期间,我有幸以亲戚的身份听取了他的一席话:
“我在北生所工作,所里下设二十多个分所,都由大家负责管理。大家几乎没有假期,尽管每天上班没有时间上的要求,但是大家都非常自律,大家的管理非常严格,每天工作一般在十四、五个小时,中午在单位用餐,之后继续工作。晚上8点下班,回家还要写点东西……。
“工作时间大家的手机都不带在身边,因此家中也没人给大家打电话,有事就发个信息……快节奏和长时间地工作纯粹是自发的,没有人要求大家这么做,如果不这么做就出不了什么成绩。我国目前不缺乏人才,但能站在国际前沿的人才不多,许多人自信心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我是05年自己要求回国的,之前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取得硕博学位,后来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病原细菌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的拮抗机制,也就是要揭示细菌入侵与人体免疫在分子层面的机理,同时筛选化合物小分子,在治疗败血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上有所突破……。
“我所选择的有关生命科学的研究,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处于国际前沿阵地,大家有信心在5-7年研制出相关的药物。追求科研上的卓越是大家唯一的目标,也是时代和国家对大家的要求;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人口大国,有义务而且也需要为人类文明出一份力。”
“我平时生活极其简单,没有家乡这么复杂,在别人看来既枯燥又乏味,但我自己很喜欢。我非常感激我的博士生导师Jack Dixon,他常劝我做感兴趣的事情。从他那里我领悟到:做研究的动力就是兴趣,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功利心太强,把研究当成一种手段,就很难有大的成就……。
一番朴实的话语,着实让人敬仰,令人感慨。它饱含着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胸怀祖国、济世安民的博大情怀,对科学事业的挚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勤奋严谨、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自律自强、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协作精神,也包含了领先国际前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邵峰系淮安中学1988级校友,1991年考入北大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此后,他先后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取得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训练后回国,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实验室,开始独立研究生涯。他研究的领域是病原细菌感染和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十年来,成绩卓著,在国际顶尖刊物《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论文5篇。2012年,荣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去年底,众望所归入选中科院成为最年轻的院士。2012年、2016年,《人民日报》先后两次发表长篇通讯,先容他勇攀科学高峰的先进事迹。
邵峰院士是淮中的骄傲,是母校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母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的时期,如何利用这笔“财富”创造教育的更高水准呢?我认为,应把“院士精神”作为淮中学问传承的载体,围绕“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勤奋严谨、勇于探索”的育人目标,以邵峰院士为精神标杆,发挥榜样示范和先进引领的作用,关注师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积极营造“院士校园”的学问氛围,教育师生树立远大理想,争创一流佳绩。
要学习邵峰院士胸怀祖国、济世安民的博大情怀。他拒绝美国各种诱惑,主动学成回国,报效生他养他的祖国,从他的话语中,大家能感受到他深厚的爱国情怀。他更期盼能“济世安民”,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因此,他选择极富挑战性的课题,从事败血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制工作。大家要学习他的这种高尚情怀,把爱国爱民与学校的育人实践、教学管理结合起来,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地做好每项工作,以高品位的教育教学质量回报社会。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学校”,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要学习他对科学事业的挚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做科学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兴趣”, 在别人看来既枯燥又乏味,但他自己很喜欢,这种“喜欢”就是对科学事业的挚爱,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难以坚持下去。他还强调,如果功利心太强,把研究当成一种手段,就很难有大的成就,可见他的研究不是为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他自己的生活却十分简单。大家要学习这种精神,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抛弃一切杂念,崇尚俭朴,不计名利,与拜金主义作坚决地斗争。
要学习他勤奋严谨、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他每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平时连接手机的时间都不留,可见其耐得住寂寞、忘我工作的程度;对所里其他研究人员的严格管理,可见其对科学精神的神圣态度。作风严谨是他成就事业的关键,他选择了生命科学这一研究目标,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取得重大突破。师生们在钦佩他功成名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艰辛的奋斗历程。要知道,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一段成功史都是一部奋斗史,每一段奋斗史又都是可歌可泣的。如果没有日以继夜的勤奋固执,没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没有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他怎么可能成功?“古来圣贤皆寂寞”,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得出业绩。
要学习他自律自强、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大家几乎没有假期,尽管每天上班没有时间上的要求,但是大家都非常自律”,为了科研成就,他们自加压力,“不用扬鞭自奋蹄”。同时,一旦认准目标,又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直到成功。他们与科学为伍,把所有精力都献给了科研事业,这种钻研精神值得大家学习。人活着如果不能认真地做人做事,那么一定会成为不负责任、没有追求的人;如果能自律自强献寄勘瓴贫簧岬丶岢窒氯ィ词姑挥兄卮蟪删停部梢允棺约罕涞梅浅S判恪4蠹乙运俏裱弦月杉海⒀铩岸ぷ泳瘛保允导市卸迪肿约好篮玫睦硐搿?
要学习他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协作精神。在他那样的科研机构,国际上同领域的实验室有几百个,其中有竞争力的就超过一百个;同一个问题,往往是几个、十几个课题组在同时研究。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靠一个人打拼是很难成就一番事业的。因此,必须团结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还必须顽强拼搏,经受各种失败与痛苦,培养强大的耐挫力,否则就会丧失斗志,一蹶不振。大家要学习这种精神,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要敢于比拼,不怕挫折,不怕失败;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精诚合作,共同奋斗,最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大家还要学习他们领先国际前沿、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邵峰院士有着特别专业的常识技能,他追求卓越,敢于做别人做不到的,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填补重要的科学空白,在同行中有极高的知名度,为国际学术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大家就是要学习他这种敢于领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他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学习他追求卓越、勇争第一的坚强决心,争做创新型的一流人才。
目前,学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淮安周边的教育格局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了应对变化,迎接新的挑战,校领导未雨绸缪,高瞻远瞩,以历史的眼光,站在时代的高度,着手制定我校的“三年目标和五年规划”。大家要学习邵峰院士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勤奋严谨、团结协作、探索创新、勇创第一的崇高精神,以他的精神为标杆,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树立远大的理想,自律自强,奋发有为,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争创第一,努力为学校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让邵峰院士的精神在母校绽放光芒!